项目名称:通苏嘉甬铁路(慈溪市段)110kV及以上电力迁改工程 项目名称:G15沈海高速宁波姜山至西坞段改建工程500kV一明5455线迁改工程 建设地点:慈溪市 ******有限公司 ******有限公司 建设项目概况:为配合通苏嘉甬铁路慈溪段的建设,对该段工程范围内涉及的6条110kV、2条220kV高压架空线路进行改造。 建设项目概况:为配合G15沈海高速宁波姜山至西坞段改扩建项目的建设,将该段工程范围内涉及的500kV高压架空线路进行改造。 公众参与情况:— 公众参与情况:采取网络及张贴公示、报纸刊登等方式开展了公众参与。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:建设单位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,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。 相关环保措施承诺:建设单位将按照环评提出的相关要求实施项目建设,确保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。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:一、施工期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为噪声和生态影响,影响范围小,主要集中在塔基周围。(一)严格控制施工范围,本项目架空线路大部分采用同塔双回走线,尽量减少塔基占地。基础开挖时选用影响较小的开挖方式,减少土方开挖对周边植被的破坏。施工结束后,应及时撤出施工设备,拆除临时设施,对临时占地进行原样修复,尽量保持生态原貌。(二)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设备,设置围挡,控制设备噪声源强。合理安排施工布置和施工工序,尽量避免高噪音施工机械和设备同时运作,依法限制夜间施工。施工期噪声排放标准执行昼间 70 dB(A)、夜间 55 dB(A)。(三)对易起尘的临时堆土采用密闭式防尘布(网)进行苫盖,施工面集中且有条件的地方宜采取洒水降尘等有效措施,减少易造成大气污染的施工作业;(四)基坑废水经自然沉淀处理后回用于场地绿化,不对外排放;车辆冲洗产生的废水经收集沉淀处理后全部回用。施工人员租住周边民房,生活污水纳入纳入当地生活污水处理系统。二、运行期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为电磁场及噪声。(一)电磁辐射影响①架空输电线路设计按《110~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》(GB50545-2010)执行,并确保架空线路导线最大弧垂处离地高度不小于设计平断图(见附图10)要求的相应高度。 ②所有线路金属构件应做到表面光滑,尽量避免毛刺的出现;所有线路的高压设备、建筑物钢铁件接地良好,设备导电元件间接触部件连接紧密,减少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;③优化导线相间距离以及导线布置,建议双回路线路导线尽量采用逆相序;④架空输电线路线经过耕地、园地、道路等场所时应给出警示和防护指示标志; ⑤运行******居民有关高电压知识和环保知识的宣传和教育。(二)噪声影响①在线路设备采购时,应选择表面光滑的导线,毛刺较少的设备,以减小线路在运行时产生的噪声;②运行期加强设备日常管理和维护,避免异常噪声。 主要环境影响及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:一、施工期施工期主要环境影响为噪声和生态影响,影响范围小,主要集中在塔基周围。(一)控制施工作业带宽度,尽量减少牵张场的数量及施工道路等临时占地,施工结束后按照原有土地利用类型进行生态恢复;穿越林地采取高跨通过,减少林木砍伐。(二)采用噪声水平满足国家相关标准的施工机械或采取带隔声、消声设备的机械,控制设备噪声源强。合理安排施工布置和施工工序,尽量避免高噪音施工机械和设备同时运作,依法限制夜间施工。施工期噪声排放标准执行昼间70dB(A)、夜间55dB(A)。(三)施工场地加强管理,采用商品混凝土,减少扬尘影响;物料集中堆放远离水体并用土工布挡护,避免雨水冲刷造成水体污染。二、运行期运行期主要环境影响为电磁场和噪声。(一)电磁辐射影响交流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、工频磁场主要由导线对地高度、导线型式、相间距离和线路运行工况(电压、电流)等因素决定。(1)迁改后抬高输电线路架空导线对地高度,新建段导线对地高度不低于31m,对高速路面不小于23m。(2)落实导线型号、布置及线高,线路沿线电磁环境敏感目标处的工频电场强度、工频磁感应强度满足《电磁环境控制限值》(GB8702-2014)中4000V/m、100μT的限值要求。耕地、园地、牧草地、畜禽饲养地、养殖水面、道路等场所,工频电场强度满足10kV/m的控制限值要求。(二)声环境影响输电线路噪声主要是由导线表面在空气中局部放电(电晕)产生,主要通过提高导线表面的光滑度及导线高度来减少噪声的产生。本500kV线路改迁段采用低噪声水平导线,在报告书确认高度下,输电路沿线满足《声环境质量标准》( GB3096-2008)中相应标准要求。
公告时间:2025年06月09日
******服务中心2楼E2018窗口(宁穿路1901号)